語音識別技術在門禁系統(tǒng)之應用
——語音識別鎖之發(fā)展概況

2002/11/19

  1962年,美國BELL實驗的KERSTA博士首先提出了VOICEPRINT(聲紋)的概念。其后在生物領域開始嘗試應用此技術。特別在進入90年代,美國在此方面發(fā)展很快,每年市場以25-40%遞增其,誤納率已達0. 9%(注:誤納率和誤拒率是語音識別鎖的兩個主要技術指標)。目前,已有多家公司生產(chǎn)此類產(chǎn)品,如英國ZETETIC公司(zi2000型)和 Group 4公司,美國ECCO和SDM公司。

  我國第一把語音識別鎖是由蘇州鎖廠與蘇州大學物理系在1986年研制成功。中國科技大學王仁華教授在1990年研制成功KDASV-1型語音識別鎖,已服務于軍隊系統(tǒng),技術達80年代末國際水平。1992年中科院聲學所用單片機+語音處理器+電磁鎖亦實現(xiàn)了語音識別門鎖功能,其中嵌入了自主技術的識別軟件。1992年珠海特思高電子有限公司生產(chǎn)出TSG110型語音識別電控鎖模塊,使用了國外語音識別芯片,可實現(xiàn)10組語音控制,每組可以有1-4個漢字,售價為人民幣250元左右,配合進口電控鎖人民幣200元,每套售價近人民幣450元。

深圳捷通公司供稿 CTI論壇編輯



相關鏈接:
捷通82語音識別模塊產(chǎn)品說明書 2003-06-09
語音合成芯片情況介紹和產(chǎn)品設想 2003-05-06
數(shù)字可視復讀機方案 2003-04-09
語音識別控制電話機方案 2003-04-04
智能早教機方案 2003-04-03

分類信息:     文摘   技術_語音識別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