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接納還是拒絕,“家校通”正在“通”向學校。不少信息技術機構正在把校墻里的世界作為未來的市場,因此,當一些校園還不知道家校通是怎么回事時,校墻外的競爭卻已經開始,并且越來越激烈。
哈爾濱的此項業(yè)務是從2004年9月開始,由中國聯通哈爾濱分公司向市內許多學校內推出。此后,一些信息技術公司也在很短的時間內紛紛搶灘。
據了解,僅南昌市,就有近20余家同類的機構開始開發(fā)和經營這項業(yè)務。2005年1月15日,江西省教育廳以(贛教備字[2005]1號)文件的形式向各設區(qū)市教育局發(fā)文,推廣由江西某公司開發(fā)的"家校通"-某某家;咏逃畔⒒脚_。一紙文件引發(fā)一片抗議。盡管文件要求各教育部門必須遵循學校,家長,學生自愿的原則,但是,一些信息機構和基層教育部門認為,上級教育部門以文件形式對一個公司的產品進行推介是違規(guī)行為。
一家開發(fā)同類產品并在部分學校進行試點的同類公司認為,教育部門推薦的產品是一個有缺陷的產品,甚至認為這樣的產品為什么能獲得推薦原因可疑。
記者在江西省教育廳了解到,當時之所以發(fā)文,決非強制要求,選擇權依然在學校和家長。
南昌市某中學負責人對記者說,近期,類似“家校通”一類的產品越來越多的往學校涌,一些企業(yè)或機構也通過不同形式,比如找領導打招呼等!俺浞掷矛F代信息技術使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是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但是,如果把這個作為一種盈利方式,就失去了意義!
因此,另一名正在接受推廣的中學校長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家校通能通多遠?”
新華網(www.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