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市場尚未形成
“盡管IMS已經被熱炒了很長時間,但總體來看,整個市場尚未完全形成!痹谌涨芭e行的“IMS技術發(fā)展高層咨詢會”上,上海貝爾阿爾卡特高級副總裁吳斌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了解,目前一些先行的運營商大部分都是在進行測試,約有100多個所謂的IMS實驗,測試重點主要圍繞在應用、IOT和端到端方面。
中興通訊IMS技術規(guī)劃總監(jiān)陳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目前真正意義上的IMS部署并不是太多,大部分運營商都處于試驗階段,尚在摸索過程中。根據Gartner發(fā)布的數據,在全球發(fā)布的控制層設備合同中,CSCF占35%,真正IMS部署是非常少的。但在IMS部署的選擇上,移動運營商比固網運營商要先行一步。
“IMS商用部署預計會從2007年~2008年開始。據UBS機構預測,到2009年IMS滲透率將達到5%~10%。”吳斌告訴記者,“從2005年開始,人們在IMS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我們認為,2006年會是IMS的實現年,但其真正的優(yōu)勢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認為,2002年底應該是IMS發(fā)展的第一階段,2004年進入第二階段,這僅僅是一個預解決和初步解決方案的階段,雖然提出了一些需求,但沒有綜合數據管理的模型!2005年是IMS非綜合解決方案的階段,而今年起IMS進入綜合解決方案階段,我們希望能夠提出比較完善的標準,很好地將數據和管理等功能綜合在一起!编w賀銓說。
從目前的研究進度來看,IMS應用于移動的標準已經成熟,但是基于IMS、應用于固網的技術標準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從產品情況來看,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華為、中興、愛立信、朗訊和諾基亞等公司都可以提供IMS產品,但目前的產品主要基于3GPP R5版本,大部分廠家承諾將在2006年提供基于3GPP R6版本的IMS商用設備。目前廠家的IMS產品只實現了部分TISPAN IMS的功能,完全實現TISPAN IMS的商用產品預計會晚些。
軟交換不可跨越
提出IMS的初衷本來是在移動的PS基礎上提供多媒體能力,但隨著IMS在標準及技術運營模式上的逐步成熟,IMS成為目前固網和移動網絡走向融合的最理想架構。但新技術的出現,也給固網運營商帶來了新的問題:三年來大量投入進行的軟交換試驗和規(guī)模試商用證明,軟交換在技術上基本成熟,眾多運營商從2005年開始,已經有步驟地將軟交換轉入了商用階段,一項花費了大量心血、剛剛被市場認可的技術在IMS的強力沖擊下將何去何從?
“軟交換作為一個發(fā)展階段是無法跨越的,但軟交換畢竟只是初級階段,IMS才是理想的目標架構。但IMS現在還不能支持PSTN業(yè)務,主要還是提供基于SIP的寬帶多媒體業(yè)務。所以我們認為IMS應該會以重疊方式引入,軟交換和IMS會以互通方式長期共存。從長遠看,IMS將來會融合軟交換!敝袊娦趴偣こ處燀f樂平表示。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也認為,軟交換是不可跨越的一個階段!澳壳癐MS的一大問題是標準做得過于復雜,架構太完美,試圖用IMS完成所有的事,這樣就使得其門檻高,技術復雜,成本高,因此我們標準化委員會和運營商也在研究,如何簡化大而全的IMS架構,而選擇最關鍵的部分。”趙慧玲說。
實現融合是長期目標
盡管IMS受到了業(yè)界的熱烈追捧,但其引入與接入、承載、控制、業(yè)務、支撐等網絡的各層面相關,同時也給終端改造、寬帶的發(fā)展策略、運營模式、商業(yè)模式以及監(jiān)管政策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運營商還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據需求加以選擇。“實現融合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涉及的因素很多。IMS只是在網絡和業(yè)務層面提供了融合技術的可能性,具體的可行性、經濟性、復雜性和可管理性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壁w慧玲表示。
中國網通研究院副院長唐雄燕認為,目前實現FMC的IMS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今天的NGN設備都是依照IMS架構開發(fā),但是實現固網和移動網絡融合的IMS體系架構和相關協議還不成熟,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所以建立固網與移動網絡統(tǒng)一的控制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現FMC需要循序漸進,固網和移動網絡發(fā)展雖然各自獨立,但是可以先在商業(yè)層面、管理層面、業(yè)務層面及終端層面實現FMC,讓用戶享受到固定移動捆綁的業(yè)務。”唐雄燕說,“比如我國固網運營商推出的PSTN和PHS業(yè)務的捆綁以及網絡部分融合就是FMC的初級階段,如果固網運營商能夠經營移動業(yè)務,將會極大地推動FMC的發(fā)展。”
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