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陽 2008/06/10
隨著呼叫中心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和服務水平、運營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在現有人力條件下達到服務水平目標、合理安排人力、優(yōu)化現場管理成為排班師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呼叫中心勞動力管理(WFM),也就是常說的排班包含了話務預測、人力安排、現場管理三個基本步驟。在本文中,針對這三個步驟,把筆者近年來參與排班項目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建立預測模型,利用歷史數據,可以很快得到預測數據,但遺憾的是,這些數據經常是不準確的。為什么會這樣呢?呼叫中心系統(tǒng)是一個隨機系統(tǒng),呼叫量雖然有些規(guī)律性的分布,但建立在精確科學基礎上的數學模型難以適應現場情況的千變萬化。一方面,模型需要不斷的調優(yōu),甚至針對不同時段,需要多個預測模型;另外,在模型預測的基礎上,還需要排班師進行干預,利用排班師經驗對預測結果進行調整。在傳統(tǒng)手工排班的情況下,排班師忙于應付繁瑣的數據操作,很少能夠對模型進行分析、修正。
可喜的是,隨著排班系統(tǒng)的逐步采用,排班師從繁瑣的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更專注于模型的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預測過程中藝術性的一面。
- 針對不同時段制定不同的預測模型
- 歷史數據靈活選擇,相對時間模型、絕對時間模型并用
絕對時間模型:模型建立在固定時間段的歷史數據基礎上,舉例來說,以固定周的歷史數據做為基礎進行預測;
相對時間模型:模型建立在與預測時間段設定間隔的歷史數據基礎之上,舉例來說,以話務預測目標周的前三周歷史數據為基礎進行預測。
假日模型:假日模型歷史數據一般選類似假日時間段的數據作為預測的基礎。如,預測春節(jié)話務量一般選去年、前年春節(jié)話務量作為基礎;而十一則以去年、前年十一話務量作為基礎;對于更為特殊的一些時段,則需要另案考慮,比如今年的五一,由于取消了七天長假,以前五一的數據已經不具有相關性,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正常日數據作為基礎。
- 歷史數據不夠怎么辦
- 預測結果出來了,預測工作還遠未結束
整體調整:如由于客戶量上升20%,則話務量需要在預測結果基礎上整體調高20%;
局部調整:如采取了校園促銷活動,那么在學校下課后,話務量將可能上升10%,則僅將下午4點后的話務量調高10%;
AHT的調整:如近期呼叫中心有大量的新座席人員加盟,則需要加大AHT值。如新座席集中在某時段上班,則調整該時段AHT即可。
總之,預測決不僅僅是一門科學,不能期望通過建設排班系統(tǒng)、建立數學模型一勞永逸。排班系統(tǒng)也不僅僅是減輕排班員工作強度,而是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排班員更加藝術性的工作。
楊彥陽 上海寶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高級咨詢顧問 yyy5000@sohu.com
CTI論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