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應用
>>>
尋呼
股票機獨撐尋呼臺
2007/03/26
去年以來股市重火。如今有一些炒股者腰間又別起了尋呼機看股票信息。記者了解到,如今股票機正成為支撐南京甚至全省尋呼臺的唯一業(yè)務。
尋呼臺:靠股市“殘喘”
“在鼎盛時期,一家尋呼臺的省內客戶就達10萬名”,曾經在南京一家尋呼公司工作過的婁小姐告訴記者,2000年左右,她服務的尋呼臺坐席服務人員就有100多人,但在2003年,由于手機短信業(yè)務的興起,尋呼客戶越來越少,公司坐席僅剩下五六名,夜班人員1名。最終不得不關停了單一的尋呼業(yè)務。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市場監(jiān)管處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了尋呼業(yè)在我省的發(fā)展軌跡:1985年,126、127本地尋呼臺開始出現,1995年到1996年,全省聯網的128、129尋呼臺建立,1998年左右,198、199等臺出現使尋呼業(yè)進入高峰期,這時全省用戶將近300萬,臺站就有200多家,中文機剛出現時價格達到三四千元一臺,堪稱用戶眼中的“奢侈”品。但很快到了2000年以后,由于移動電話快速發(fā)展等原因,尋呼業(yè)急轉直下。這從每年的企業(yè)年檢“只出不增”就能看出,最明顯是在2002年統計時,一下子注銷了57個尋呼臺。在2000年以后再沒有尋呼臺進入這個市場,在尋呼業(yè)占優(yōu)勢的聯通也逐步退出該行業(yè)。根據最近一次統計,即去年上半年對2005年尋呼企業(yè)的年檢,從事無線尋呼業(yè)務的公司,在全省只有5家,其中南京三家,分別為南京信光實業(yè)公司、南京飛越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和南京江河通信有限公司。而信光公司的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也只為企業(yè)內部服務了。仍在做無線尋呼的江河通信,再加上其他少量為以前股票機客戶服務的公司,南京真正對外經營的尋呼臺只剩一兩家。無錫僅剩的一家尋呼臺目前也為股票機服務。尋呼機的產業(yè)鏈也瓦解,基本上沒有廠家生產新尋呼機。
老股民:股票機“雞肋”
王先生在五年前以1300元的價格買斷了一只股票信息機,此后不用再付信息費用了。他很遺憾地說,當時因為尋呼機對看信息很有用,自己覺得是做了一筆劃算“生意”,可在前幾年熊市期間,他差點忘了這只尋呼機。等到去年股市重火,他又找出股票機使用,不過現在股票信息發(fā)得有點慢。再加上信息接受渠道多了,上網都可以看信息,越來越覺得股票機沒啥用。最近他老琢磨著:能不能讓尋呼臺折價回收這只股票機。記者昨天聯系到南京一家還在做股票信息的尋呼企業(yè),工作人員向記者吐苦水:現在經營確實很難,在2002-2003年,企業(yè)讓一批股票機用戶買斷了信息,后來不允許買斷了,但肯定還要為買斷用戶服務,幸好這一年來股市還好,后來又新增了一些付費用戶,F在該尋呼臺只有股票機用戶,大概共有千余位,付費用戶與買斷用戶各半,實際上是以交費用戶來“養(yǎng)”買斷用戶,只能盡量節(jié)省支出。股票信息是從上海轉過來的,通過無線發(fā)送到用戶那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現在整個尋呼臺就只剩下兩名工作人員,每人要負責大量工作。
業(yè)內人:苦尋新“活法”
“打企業(yè)的服務熱線,可以方便快捷地由呼叫中心接入”,在尋呼臺衰退的同時,業(yè)內人士卻向記者介紹了尋呼業(yè)向信息服務轉型的成功例子。省通信管理局的人士也同意這個說法——據統計,現在全省的呼叫中心達到了20家,它們不少由尋呼企業(yè)成功轉型而來。呼叫中心的市場需求與企業(yè)參與量均呈上升趨勢。呼叫中心與尋呼臺在管理、人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后者總體上局限性大,前者適應面更廣,打個比方,公司、銀行或政府部門開通一個熱線,涉及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具體操作不一定專業(yè),通過呼叫中心就可以減少工作量,也方便了人們打入熱線。不少仍使用股票機的用戶則表示,股票機也需要轉型,手中信息機急需升級換代,比如和寬帶結合,提高發(fā)送速度和清晰度,增加記錄、語音提示功能。這些有待相關廠家和企業(yè)進行探討。股票機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為股市發(fā)展起到服務作用。
新華報業(yè)網-揚子晚報
相關鏈接:
閔行民生熱線:60多條熱線歸一
2007-03-26
九五太維為招商證券客戶互動中心提供電話營銷培訓
2007-03-26
華鐵與客戶共同成長 外企航空服務公司再選4007平臺
2007-03-26
上海氣象部門開通免費電話116311
2007-03-26
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呼叫中心行業(yè)標準
2007-03-26
分類信息:
呼叫中心專欄_新聞
行業(yè)_尋呼_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