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獨立測試實驗室Network Test與思博倫、瞻博網絡共同合作,進行了業(yè)界首次1536端口萬兆以太網的公開測試,測試的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是瞻博網絡在2011年定義的QFabric,這次測試以驗證數據中心未來在擴展性、性能和時延方面的能力。報告指出這次測試對云計算、存儲和金融行業(yè)應用的意義尤為重要,比如高頻次交易和大型數據分析系統(tǒng)等。2012年的5月24日,QFabric亞太區(qū)金融行業(yè)首個QFabric交換機方案花落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設備托管服務主管梁廣樂指出,“提供高效及低時延的連接將為香港交易所實現其戰(zhàn)略目標作出更佳的準備。”
不言而喻,在分秒必爭的金融證券市場,成敗系于一線之間。尤其是交易平臺的網絡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夠極大的提升其競爭優(yōu)勢。QFabric作為發(fā)布僅僅一年的創(chuàng)新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身上所擔負的使命可想而知。而這并不是QFabric首次承擔這樣的使命,紐約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紐交所)才是QFabric在金融行業(yè)落地的樣板。自從QFabric問世以來,紐交所就開始對其進行測試,時任紐交所高級技術副總裁Andrew Bach是QFabric在紐交所得以部署的倡導者,而今他已經是瞻博網絡金融服務團隊的首席架構師了。近日Andrew Bach來到中國,分享QFabric在金融行業(yè)的應用情況,以及紐交所與QFabric背后的故事。
紐交所與QFabric背后的故事
紐交所與瞻博網絡的合作,Andrew Bach功不可沒,甚至在年初Andrew Bach離開紐交所時,瑞銀的分析師在公告中公開表示了Andrew Bach的離開會給紐交所的QFabric部署帶來不確定因素。但在采訪中,Andrew Bach坦言目前紐交所與瞻博網絡QFabric的合作更加深入了,而且運行良好,并會持續(xù)購買QFabric的QFX3500系列產品。
談及紐交所與QFabric,剛剛加入瞻博網絡不足2個月的Andrew Bach忽然打開了話匣子,二者的合作可以用不謀而合來修飾。他表示,“在3、4年前,紐交所希望建立兩個新的數據中心,根據業(yè)務需求分析,紐交所確定了增加端口、降低時延和滿足Jitter(網絡抖動)的特性。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紐交所自己開發(fā)了新的數據中心網絡架構,這個架構滿足端口需求,扁平化,并帶來更高的性能。”
有了新的網絡架構,產品解決方案的選擇卻讓Andrew Bach困擾了,因為在走訪硅谷的眾多網絡設備商時,當時得到的答案是:無法滿足、湊乎用,這樣的答案顯然無法讓Andrew Bach滿意。而與瞻博網絡的洽談,卻讓他眼前一亮,Andrew Bach與瞻博網絡創(chuàng)始人Pradeep Sindhu通過白板開始描繪紐交所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的藍圖,并發(fā)現二者的對未來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的理念非常一致。
因為當時QFabric還只是一個設想,產品化更無從談起,但Andrew Bach卻為QFabric在紐交所的落地設定了計劃,即購買當時瞻博網絡的產品建立數據中心,并不斷強化功能,最后遷移到QFabric架構上去。Andrew Bach告訴IT168,“當將瞻博網絡的產品發(fā)展方向與紐交所的獨特需求結合起來的時候,我們發(fā)現了非常好的路線圖。”
據了解,瞻博網絡的QFabric在上市后的短短一年中,已經擁有了100名客戶,而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瞻博網絡產品的客戶,他們直接選擇了QFabric架構。目前紐交所部署的EX2500交換產品已經超過百臺,并有將它們升級至QFX3500的意愿。
顯然對于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的變革,經過這幾年的宣傳,是該展示一些案例的時候了,對QFabric而言亦是如此。其作為新一代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的典型代表,QFabric仍然在不同的行業(yè)領域接受用戶的嚴苛測試。而現在選擇QFabric對于用戶來說要相對容易的多了,因為QFabric已經產品化,沒有像紐交所那時還停留在白板上,同時經過這些年的不斷調整、用戶反饋和測試,與用戶自身需求的契合程度也要高很多。但怎么說QFabric仍然是一個全新的架構,用戶選擇變革需要拿出一些勇氣,而選擇并不意味著就適合,與瞻博網絡的密切合作與溝通仍然需要,紐交所還在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