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我國算力規(guī)模位居全球第二,這個很了不起,但也必須認識到其中還有一些算力結構的問題,以及算力應用存在短板,使得算力資源沒能得到充分利用,產業(yè)界就不應一窩蜂地發(fā)展算力。
劉韻潔介紹,算力包括通用算力、超算算力和智算算力。目前來看,我國智算算力相當稀缺,通用算力和超算算力利用率并不高,有的領域甚至在百分之十幾,遠未發(fā)揮出算力的價值。“個人認為,我們應該研究解決算力利用率低的問題。例如超算,運輸存儲超算數據的硬盤還是通過卡車、貨車、飛機運輸,計算完成后再運輸回來。這些算力沒有通過網絡運輸,都在孤島上,原因是網絡運輸不夠經濟。這是可以從頂層設計上研究解決的問題。”
網絡運力的成本以及安全性,和全國尤其是西部的算力應用存在矛盾。西部廉價的能源和綠色能源適合算力應用,例如訓練大模型,但網絡的質量和安全性又成為新問題,而專網價格過于昂貴。劉韻潔提出了新技術方案:“公用專網”,不同于公網和專網,而是一種能提供專網的公網,像專網一樣安全、保證質量,又像公網一樣經濟、方便靈活。未來網絡正在研究這一技術的可行性,即“確定性網絡”,計劃在今年底驗收。此外,也有運營商宣布建設確定性網絡。
從整個算力產業(yè)來看,劉韻潔認為,相比世界領先的產品,我國大模型的短板比較明顯,包括訓練大模型的數據,以及大模型的應用。“我判斷中國的機會在行業(yè)大模型,因此要保護好、利用好、管理好我們的行業(yè)大數據,這是很大的挑戰(zhàn)。另外在網絡方面,需要支持東數西算的新網絡架構,需要做好網絡流量結算工作。”
劉韻潔表示,政府部門和行業(yè)主管部門要關注這些問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我國行業(yè)大模型的健康發(fā)展。技術層面來看,網絡運力的挑戰(zhàn)在未來一兩年可以解決,但需要政策的支持,讓算力服務像水電一樣便宜、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