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識別”已經(jīng)成為當前智能化的一股主要潮流。據(jù)德國《科學畫報》介紹,當前許多德國銀行已經(jīng)開始用帶語音識別芯片的電腦進行電話銀行業(yè)務,顧客可以通過對電話“說話”來完成轉賬、賬戶咨詢等操作;德國鐵路公司通過語音識別的電腦來回復800電話,顧客可以咨詢鐵路班次和票價等;此外在零售市場上,帶語音操作功能的手機、電腦、PDA也不罕見。
德國語言學家說,“今天的語音識別系統(tǒng),還無法適合任何使用者、在任何條件下、用于任何功能取得近乎滿意的成果!北热鐟脧V泛的電腦聽寫軟件,最好也只能達到記憶10萬個詞匯、識別95%的口語。
另一方面,借助近年來芯片處理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包括語言學家在內大批科學家的幫助,專業(yè)領域的語音識別系統(tǒng)在不斷長進。具有廣泛應用前途的嵌入式語音識別系統(tǒng),已經(jīng)能把聲音信息的采集、取樣、處理、分析和記憶都能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因此也被稱為“帶耳朵芯片”。西門子公司的赫爾敏娜,其實就是安裝了“帶耳朵芯片”的洗衣機。
模塊化設計和專業(yè)化應用,是這種芯片取得成功的奧秘。在一個比較狹窄的專業(yè)范圍內,芯片只需要對相對較少的專用詞匯和語句“敏感”,更換一個領域的模塊,芯片又可以用在另一個地方。比如德國還有一種“貝爾蒂”(Berti)語音識別應答系統(tǒng)用于收費電話服務,它是用人工合成的聲音通過電話回答足球和足彩愛好者關于德甲比賽結果、進球和賽程安排等問題。其實這個系統(tǒng)只需儲存1500個詞匯,就對人們可能提出的各種形式問題應付裕如。如果換一個關于時間、地點等領域的語言模塊,它又可以應用于旅行咨詢系統(tǒng)。
可以預料的是,隨著智能化機器和服務的市場越來越廣闊,“帶耳朵芯片”會更多走入人們的生活。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北京晚報